分享按钮

做活“粮头”与“食尾”

胡海林

曾有大型食品企业落户辽宁,所需鱼糜、精米粉两类精深加工原料无法在本地购买,只能从外地采购,每年多花数百万元运费。当地淡水鱼类资源丰富,更是东北粮仓之一,却不能生产这两种产品,让他们不解。

从客观因素看,当地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薄弱。从主观因素看,由于资源丰富,不少企业卖“原”字号、“初”字号产品就可以实现“温饱”,缺乏动力搞精深加工。主客观因素叠加,导致许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,经济收益低、竞争力不足。

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,做足做活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文章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是农业大省、粮食大省必须扛起的责任。当前,发展全谷物产业,成为粮食精深加工的新“风口”。在粮食产业谋升级时主动对接新方向,加快推出高技术含量、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商品,已刻不容缓。

(据《人民日报》)

藏 ICP 备09000541号-1 |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| 地址: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| CopyRight :拉萨日报社

2025-08-06 胡海林 4 4 拉萨日报 c205539.html 1 做活“粮头”与“食尾” /enpproperty-->